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如何分辨孩子心理是不是健康

   日期:2024-04-27     来源:www.lechengjiaju.com    浏览:388    
文章简介:人的心理是大脑内部的活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确实给大家知道人的心理情况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然而,困难非常大,并不等于没方法。

人的心理是大脑内部的活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确实给大家知道人的心理情况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然而,困难非常大,并不等于没方法。心理学家指出,对人的心理的认知甚至测量,可以通过察看人的行为来进行。由于,人的行为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各种行为都有肯定的心理滑动与之相对应。透过人的行为这个窗口,就能知道人的心理活动状况。

因此,可以从察看孩子的行为是不是偏离正常状况,偏离程度的大小,来判断孩子的心理是不是健康与健康的程度。在心理学上,把偏离正常行为的行为称做问题行为。心理学家总是以问题行为的多少和紧急程度,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状况。当然,这需要有相当程度的专业常识才行。但,在家庭条件下,父母也可以参考下面一些办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简单的判断。

1.看孩子的行为是不是符合该年龄阶段大部分儿童的普通的、典型的行为特点。通常来讲,在某一年龄阶段容易见到的、而且是正常的行为,假如到了另一年龄阶段依然存在,孩子的心理可能就有问题了。比如,2岁左右的孩子爱发脾气,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假如到了6、7岁,孩子还不可以控制自己,常常发脾气,那就是问题行为了,反映出心理健康欠佳。又如,大多数学前儿童都比较怕动物和陌生人,这是正常现象。但假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还害怕动物(包含一些惹人喜欢的菜鸟兔、小猫等)和陌生人,则是情绪障碍的表现。

2.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孩子偶尔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不可以算是心理有问题。假如孩子的某种问题行为常常出现,父母就要看重,并考虑孩子的心理是不是存在问题,准时向专业职员咨询。比如,大多数儿童都有一两种害怕的东西,如黑暗、巨大声响等,这种惧怕无需特殊帮助,伴随孩子的长大就会自行消失。但,一个儿童如果是有多种惧怕,十分胆怯,甚至不可以一个人接触社会,这种表现就不正常了。又如,小学阶段的儿童每月可能发一次或几次脾气,这也是正常现象。但假如孩子天天都发脾气,那就应该查查缘由,并准时给以帮助和教育。

3.问题行为表现的紧急性。每一个孩子几乎都有一些偏离正常行为的现象,问题轻微的,不可以说明孩子的心理有问题,假如问题比较紧急,非常可能心理健康情况有问题。譬如,目前的孩子在家里都遭到父母的百般爱惜,对于上婴幼儿园,普通的孩子在心理上都会有一些困难。多数孩子经过爸爸妈妈或老师的诱导和帮助,可以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但,也有少数儿童害怕上婴幼儿园达到了恐怖的程度,一说起上婴幼儿园,他们的脸部表情呆板或惊恐,出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出汗、面色苍白、呕吐、腹泻等各种躯体症状。这种行为就是异常,达到了心理障碍的程度,即患有恐怖症。

4.问题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一些状况下,儿童的行为看起来是异常的,但注意观察剖析,它却是对不正常环境的正常行为反应。比如,儿童的对抗行为总是是因为爸爸妈妈对孩子提出过多的需要,唠叨不休,处处限制孩子行动的原故。儿童的攻击行为,如喜欢骂人、打架,可能是模仿父母常常与人吵架或常常打骂孩子的后果。也有青少年有盗窃和逃学的不端行为,这与家庭不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冷淡或教师的歧视态度有肯定关系,由于这类孩子可以从伙伴那里得到家庭或老师不可以给予的感情与温暖。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说明孩子的心理发育有哪些障碍,而反映了畸形环境对孩子心理的不好的影响。改变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主如果改变环境和教育方法。

所以,辨别儿童心理是不是健康,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需要进行细致的察看和科学的鉴别。切忌孤立地看到某种行为就随意下结论,说这个孩子心理健康、那个孩子心理不健康,以防错误的怎么看给孩子和父母导致心理负担,把本来健康的心理搞得反而不健康。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